一.我国建筑结构体系发展概况
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基本建设长期以来重大的国策,早在1956年国务院就颁布了《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的决定》,指明了“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大力开展建筑结构和配件的标准化工作”,“积极实行工业化、机械化施工”。20世纪六七十年代标准化的住宅体系就大量采用了模数化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同时应用于工业厂房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也相继应用于工程实践,并研发了预制装配框架结构体系,20世纪80年代开发了内浇外砌混合结构体系和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体系,并在北京、天津等地兴建了数百万平方米该结构体系的居住型建筑。上述建筑结构体系对我国基本建设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并积累了工程经验,上世纪末我国正式提出住宅产业化概念,为本世纪建筑结构体系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为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原建设部在本世纪初制定了“关于在大中城市在2~3年内消除黏土砖及黏土制品和积极推广钢结构住宅”的重大政策,又于2002年发布了《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技术导则》。
二.国内外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进程(1)国外住宅产业化发展进程。国外发达国家的住宅产业化基本上经历了3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是住宅产业化形成的初期,重点是建立工业化生产体系;20世纪70~80年代是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期,重点是提高住宅的质量和性能;20世纪90年代后,是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成熟期,重点转向节能、降低住宅的物耗和对环境的负荷、资源的循环利用,倡导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目前,在发达国家的住宅建设中,工厂化住宅已经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日本达到20%~25%,美国为31%,瑞典在60%以上。而就目前看来,住宅模块化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一次到位和菜单式的“全模块”模式。(2)国内住宅产业化发展进程。早在1994年国家“九五”科技计划“国家2000年城乡小康型住宅科技产业示范工程”中系统化地制定了中国住宅产业化科技工作的框架,从而使住宅产业化在科技和示范工程的层面上得以确定和实施,标志着住宅产业化的进程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99年,国务院明确指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加快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原建设部成立了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住宅产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目前我国住宅生产与经营方式还比较传统和相对落后,我国每年竣工房屋面积大约在20亿平方米左右,现有建筑存量400亿平方米,建筑能耗每年达到了1.2万亿度电和4.1亿吨标准煤,加上建材生产过程中的能耗,约占全社会能耗的46.7%,房屋建筑大量的能耗迫使人们重新审视住宅建设的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特别是国家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的目标后,加快促进住宅产业化已经刻不容缓。(3)住宅产业化发展水平评估依据。